錫林郭勒盟法院:高效訴源治理致訴訟案件收案數量下降
糾紛怎樣高效“調”,矛盾如何快速“解”?近年來,錫林郭勒盟兩級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主動融入黨委領導下的社會治理格局,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,聚焦矛盾糾紛源頭預防、前端治理、多元化解,讓大量矛盾糾紛止于訴前。全盟法院呈現收案數全面下降、結案數同比顯著提升、辦案進度明顯加快的良好態勢。2022年上半年,全盟法院新收一審民商事案件9698件,同比下降22.93%,審結9395件,同比上升6.18%。全盟14個法院有13個法院迎來新收民商事案件下降拐點。
多點結合,構建訴源治理新格局
充分發揮社會各方力量協同作用,以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為依托,進一步整合人民調解、行政調解、商業調解、行業調解、律師調解等多方調解力量,引入206名調解員和101個調解組織入駐調解平臺,強化解紛合力。推進基層訴訟服務站點建設,太仆寺旗法院“無訴村”“無訴社區”、烏拉蓋法院“無訴社區”“無訴分場”陸續成立,努力將矛盾糾紛止于未發、化于未訴。探索重點領域糾紛專業調解,對疫情等重大突發事件引發矛盾糾紛、金融領域矛盾糾紛、勞動爭議、婚戀家庭矛盾糾紛、知識產權矛盾糾紛、互聯網糾紛等重點糾紛調解,在交管部門、社區、銀行等地設立專門調解室,培育打造了二連浩特市法院“老張調解室”、錫林浩特市法院“溫馨驛站”調解工作室、太仆寺旗法院“金慨工作室”等專業調解品牌,實現精準解紛,為行業性專業性矛盾糾紛提供綜合性、高效率解決途徑。
多層推進,探索多元解紛新模式
積極推動司法職能向源頭和前端延伸,針對錫盟地區地廣人稀、農牧區矛盾糾紛多發的實際,以建設人民法庭為抓手,健全覆蓋農村牧區糾紛預防化解鏈條,交通不便地區巡回法庭“上門辦”、對接基層解紛力量“聯合辦”、推廣人民法院調解平臺“線上辦”,推動矛盾糾紛就地發現、就地調處、就地化解。結合“為群眾辦實事示范法院”創建活動,不定期深入基層開展普法宣傳、訴前調解、釋法答疑等工作,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。推進繁簡分流,組建快審團隊,建立起從前端調解到末端審判的“調解—速裁—精審”矛盾糾紛化解體系,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、一攬子調處、一鏈條解決。堅持將調解工作融入審判活動全過程,建立遞進式矛盾糾紛分層過濾體系,堅持能調則調、當判則判、調判結合。2022年上半年,全盟法院共完成訴前調解案件5098件,調解成功3862件,調解成功率75.76%。
多方合力,打造矛盾化解新平臺
強化部門聯動,建立“法院+”聯動解紛機制,著力打造黨委領導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。錫盟中院與盟司法局聯合印發《關于加強訴調對接機制建設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工作意見》,聯合工會成立了“勞動爭議訴調工作室”,進一步暢通資源整合、信息共享、優勢互補的解紛渠道。兩級法院矛盾糾紛聯合調處中心、“金融訴調對接中心+專業審判團隊+社會調解”“法院+商會”等多元解紛新模式逐漸發揮效能,促進矛盾糾紛化解從終端裁決向源頭預防延伸。
下一步,錫林郭勒盟兩級法院將注重總結深化“一站式”建設工作經驗,立足職能,整合資源,努力創造更多依靠基層、發動群眾、就地化解矛盾的途徑和辦法,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安全感和幸福感,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。
免責聲明:市場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此文僅供參考,不作買賣依據。
關鍵詞: